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观书

于谦 于谦〔明代〕

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
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无一点尘。
活水源流随处满,东风花柳逐时新。
金鞍玉勒寻芳客,未信我庐别有春。(我庐 一作:吾庐)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,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。
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,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。
坚持经常读书,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。勤奋攻读,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。
漫跨着金鞍,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,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。

注释
故人:老朋友。此用拟人手法,将书卷比拟作“故人”。
“相亲”句:晨昏:即早晚,一天到晚.晨:早上。昏:黄昏。忧:愁。每:时常。亲:近。
三千字。此为泛指,并非确数。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,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。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本首诗盛赞书之好处,讲开卷有益之理,极写读书之趣,作者于谦,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、诗人。他生性刚直,博学多闻。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。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,抒发喜爱读书之情,意趣高雅,风格率直,说理形象,颇有感染力。

  首联说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,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、愁苦与共,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、乐在其中。本诗开篇,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,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。中间两联,集中写己读书之乐。

  颔联是说眼前的书,一读即是无数字,读书之多之快,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,胸中顿觉爽快,全无一点杂念。“直下三千字”,写为书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明代,科举进入后期,不少人将读书当作敲门砖,只要敲开了做官的大门,就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,不再对书感兴趣了。而于谦对读书的热爱则不同凡响,他面对以做官为目的,达到目的而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习,题下此作抒发胸臆,批评读书现状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黄士吉.《历代哲理诗巡礼》: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,2011:第349页

鉴赏

  “书卷多情似故人,晨昏忧乐每相亲。”是说书籍就好似感情真挚的老朋友,从早到晚都与自己愁苦与共,更加形象的表明诗人读书不倦、乐在其中。本诗开篇,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,谈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。中间两联,集中写己读书之乐。

  “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无一点尘。”眼前的书,一读即是无数字,读书之多之快,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,胸中顿觉爽快,全无一点杂念。“直下三千字”,写为书所吸引;胸无一点尘,是比喻他胸无杂念。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,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,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。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,说明勤读书的好处,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。活水句,化用朱熹《观书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观书》是一首七言古诗,该诗盛赞书之好处,极写读书之趣。诗人生性刚直而博学多闻,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。这首诗道出了诗人读书的自我亲身体会,抒发喜爱读书之情,意趣高雅,风格率直,说理形象,颇有感染力。

于谦

于谦

于谦(1398年5月13日-1457年2月16日),字廷益,号节庵,官至少保,世称于少保。汉族,明朝浙江杭州钱塘县人。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,得到明宣宗器重,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。明英宗时期,因得罪王振下狱,后释放,起为兵部侍郎。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俘,郕王朱祁钰监国,擢兵部尚书。于谦力排南迁之议,决策守京师,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。瓦剌兵逼京师,督战,击退之。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,他以“社稷为重,君为轻”,不许。也先见无隙可乘,被迫释放英宗。朝廷因功加封于谦为“少保”,总督军务。天顺元年因“谋逆”罪被冤杀。谥曰忠肃。有《于忠肃集》。于谦与岳飞、张煌言并称“西湖三杰”。 420篇诗文  52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搔痒

刘元卿 刘元卿〔明代〕

  向有人痒,令其子索之,三索而弗中。又令其妻索之,五索而五弗中。其人勃然而怒:“知吾者妻也,而胡难我?”妻子无以应。其人乃自引手,一索而痒绝。何者?痒者,人之所自知也,他人莫之知。犹心患,人何以知之?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山花子·春愁

陈子龙 陈子龙〔明代〕

杨柳迷离晓雾中,杏花零落五更钟。寂寂景阳宫外月,照残红。
蝶化彩衣金缕尽,虫衔画粉玉楼空。惟有无情双燕子,舞东风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雪涛小说

江盈科 江盈科〔明代〕

  世人无贤不肖,皆言“忍”。若真能忍,则其取祸必少,败事必寡。

  昔里中一富儿素悭,亦能从事于忍。遇仇家欲嫁祸,乃贿一乞丐,于元旦托乞,故出言詈之,富儿不为动;已复詈其妻子,富儿不胜忿,持梃挞之,一击而毙,为仇家所持,竟坐偿。此知从事于忍,至于难忍,而卒不能忍者也。

  刘忠宣公里居,舟行水畔,一人方帽青衫,呼公名大骂,若为不闻也者。其人骂至五里许,倦而返。不逾月,一主政以公差舟行,前一人复骂主事,如骂刘公者;主政曰;“何物怪人?横逆至此。”命抶之二十,不数日死。及死,乃知其宗室而病心者,主政竟坐偿。人乃问忠宣曰;“公何以知此人宗室而不与较耶?”公曰:“余位卿贰,彼知我而故詈之,非有所恃,何以及此?余故不问。”此烛患于未来,而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也。

  吁,世之言忍者,能以刘公为法,必能寡过。
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