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
一重重缭绕的碧云深似海,在云海深处山中小路飘渺难寻觅。把几间茅屋和碧云一起租过来,碧云留在松阴上,再挂起名贵的云和八尺琴,卧在苍苔石上把云根当做枕头枕,又折下梅花拿到云梢上浸润,任运自在的云心没有常住的我,云儿和我没有半点尘念俗心。
注释
殿前欢:双调曲牌名。
赁:租赁。
云和:地名,出产琴瑟。云和琴,指极名贵的琴。
沁:浸透。
参考资料:完善
此曲写隐居者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起居和精神境界,风格清幽静远。“碧云深,碧云深处路难寻”,有山的地方才有云,“碧云”使云由白而绿,可知云是受了林木浸染而成,作者的居所不仅在山深处、云深处,同时也是在树深处,颇有贾岛笔下的“云深不知处”(《寻隐者不遇》)的隐者风范。“数椽茅屋和云赁,云在松阴”,作者的小茅屋向大自然租借了云,然后把云放在松阴之间,可见作者以奴仆命风月的诗人之情。
“挂云和八尺琴”,作者选择在墙上挂琴,而且选择挂云和所产的琴,可见对琴的要求之高。琴是古人修身养性之物,对琴的要求亦是对高尚人格的要求。虽在深山,一把名琴,便把作者与山野樵夫区分来。“卧苔石将云根枕
此曲描绘了缥缈迷幻、与世隔绝的神秘世界,表现出超尘脱俗、恬淡平和的隐逸生活,显示了作者眷恋自然、闲淡悠然的高洁情怀。全曲格调清新、恬淡自然,句句不离“云”字,笼罩着一种引人入胜的幻境,和作者的闲适心情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,颇近陶渊明诗风。
欧阳修,字永叔,庐陵人。四岁而孤,母郑,亲诲之学,家贫,至以荻画地学书。举进士,调西京推官。始从尹洙游,为古文,议论当世事,迭相师友,与梅尧臣游,为歌诗相倡和,遂以文章名冠天下。入朝,为馆阁校勘。
范仲淹以言事贬,在廷多论救,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。修贻书责之,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。若讷上其书,坐贬夷陵令,稍徙乾德令、武成节度判官。久之,复校勘,进集贤校理。庆历三年,知谏院。时仁宗更用大臣,杜衍、富弼、韩琦、范仲淹皆在位,增谏官员,用天下名士,修首在选中。每进见,帝延问执政,咨所宜行。既多所张弛,小人翕翕不便。修虑善人必不胜,数为帝分别言之。初,范仲淹之贬饶州也,修与尹洙、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,目之曰“党人”。自是,朋党之论起,修乃为《朋党论》以进。其略曰:“君子以同道为朋,小人以同利为朋,此自然之理也。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,用君子之真朋,则天下治矣。”
修论事切直,人视之如仇,帝独奖其敢言,面赐立品服。会保州兵乱,以为龙图阁直学士、河北都转运使。陛辞,帝曰:“勿为久留计,有所欲言,言之。”对曰:“臣在谏职得论事,今越职而言,罪也。”帝曰:“第言之,毋以中外为间。”
方是时,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,修慨然上疏曰:“杜衍、韩琦、范仲淹、富弼,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。正士在朝,群邪所忌,谋臣不用,敌国之福也。今此四人一旦罢去,而使群邪相贺于内,四夷相贺于外,臣为朝廷惜之。”于是邪党益忌修,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,左迁知制诰、知滁州。居二年,徙扬州、颍州。复学士,留守南京。小人畏修复用,有诈为修奏,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。其群皆怨怒,谮之,出知同州,帝纳吴充言而止。迁翰林学士,俾修《唐书》。
熙宁四年,以太子少师致仕。五年,卒,赠太子太师,谥曰文忠。修始在滁州,号醉翁,晚更号六一居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