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风流子·送春

李雯 李雯〔清代〕

谁教春去也?人间恨,何处问斜阳?见花褪残红,莺捎浓绿,思量往事,尘海茫茫。芳心谢,锦梭停旧织,麝月懒新妆。杜宇数声,觉馀惊梦;碧栏三尺,空倚愁肠。
东君抛人易,回头处,犹是昔日池塘。留下长杨紫陌,付与谁行?想折柳声中,吹来不尽;落花影里,舞去还香。难把一樽轻送,多少暄凉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是谁让春天离开的?人间的怨恨,惟有对斜阳发问:你在何方?看腥红的花儿凋谢,莺儿捎来浓浓的绿荫;想想过往的情事,只是人海茫而已。美好的理想已幻灭,还是停下手中的织布锦梭吧,也不愿对着镜子打扮。杜鹃的几声哀鸣,把我从睡梦中惊醒;靠在三尺的碧栏杆上,剩下的是满腹的惆怅和悲哀。
春神就这么匆匆地抛人而去,回首之处,还是那年年长满青草的池塘。它留下了高高的柳树和宽阔的道路,也不知道是要把这些东西托付给谁?想起那表达离情别绪的《折柳曲》,吹出来的是人们对故国的不尽思念;凋零的花儿在空中无声地飘洒,在临飞的那一瞬留下了浓浓的香气。岂能用一杯酒就把春天那么轻易地送走,这其中又饱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这是李雯甲申国变之后的作品。人生的际遇真是难以言说,有处世出于自己禀赋的志意怀抱的情况,可是也有行事遭遇外在环境操纵逼迫的情况。李雯正是一个才华横溢却遭际不幸的人。他陪父亲到京师,没多久李闯王占领北京,他的父亲就殉明死难了。李雯是“絮血行乞三四日,乃得版榇以敛”,他当时几乎饿死,却又不敢死,因为还没有尽到一个做儿子的责任,未把父亲的灵柩送回故乡。当时清廷有一些欣赏李雯才华的人把他推荐给满清的中枢内院。李雯之仕清是不得已的,他又是个感情很敏锐,而且很自责的人,所以其国变以后的作品一直写得非常悲哀痛苦。

  《风流子》这首词一开头就是个疑问的句子,“谁教春去也”,短短的五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词的上片主要写春去的哀伤与对往事的追忆,愁绪深重,情感深沉;下片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与对现实的无奈,多少温暖与凄凉交织在一起,难以言喻。整首词情感悲哀痛苦,所传达的悲哀不只是字面上的,而是从内心传达出的彻骨的、无可奈何的伤痛,词人并不想追求富贵,更不愿去曲媚迎合新朝,但旧日的国家朝廷、朋友都已一去不复返。

李雯

李雯

(1608—1647)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,字舒章。明崇祯十五年举人。与陈子龙等有“云间六子”之称。入清,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。多尔衮致史可法、唐通等信,均其手笔。不久,忧伤而死。有《蓼斋集》。 134篇诗文  13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过邺下吊高神武

袁枚 袁枚〔清代〕

唱罢阴山敕勒歌,英雄涕泪老来多。
生持魏武朝天笏,死授条侯杀贼戈。
六镇华夷传露布,九龙风雨聚漳河。
祇今尚有清流月,曾照高王万马过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童趣

沈复 沈复〔清代〕

  余忆童稚时,能张目对日,明察秋毫,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,故时有物外之趣。

  夏蚊成雷,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,心之所向,则或千或百,果然鹤也;昂首观之,项为之强。又留蚊于素帐中,徐喷以烟,使之冲烟而飞鸣,作青云白鹤观,果如鹤唳云端,为之怡然称快。

 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,花台小草丛杂处,蹲其身,使与台齐;定神细视,以丛草为林,以虫蚁为兽,以土砾凸者为丘,凹者为壑,神游其中,怡然自得。

  一日,见二虫斗草间,观之,兴正浓,忽有庞然大物,拔山倒树而来,盖一癞虾蟆,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。余年幼,方出神,不觉呀然一惊。神定,捉虾蟆,鞭数十,驱之别院。
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菩萨蛮·春云吹散湘帘雨

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
春云吹散湘帘雨,絮黏蝴蝶飞还住。人在玉楼中,楼高四面风。
柳烟丝一把,暝色笼鸳瓦。休近小阑干,夕阳无限山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