译文及注释
译文
我周政教清又明,文王典章指路灯。伟功开始于西土,最终基业开创成。这是周家的祥祯。
注释
维:语助词。
典:法。
肇(zhào):开始。禋(yīn):祭天。
迄:至。
祯:吉祥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下):雅颂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745-746
鉴赏
这是《诗经》中最简短的篇章之一,文句虽简单,但在《周颂》中地位却较重要:它是歌颂文王武功的祭祀乐舞的歌辞,通过模仿(所谓“象”)其外在的征战姿态来表现其内在的武烈精神。按《雅》、《颂》之诗,称扬文王多以文德,赞美其武功,那就显得意义非同一般了。
诗首句感叹当时天下清平光明,无败乱秽浊之政,次句道出这一局面的形成,正是因为文王有征伐的良法。据《尚书大传》等记载,文王七年五伐,击破或消灭了邘、密须、畎夷、耆、崇,翦除了商纣的枝党,为武王克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武王沿用文王之法而得天下,推本溯源,自然对“文王之典”无限尊崇。下面第三句“肇禋”,郑笺解为:“文王受命,始祭天
创作背景
此诗是周成王歌颂周文王之德的。据《礼记·仲尼燕居第二十八》载:“子曰:‘升歌《清庙》,示德也。下而管《象》,示事也,是故古之君子,不必亲相与言也,以礼乐相示而已。’”《周颂·维清》是歌颂文王武功的祭祀乐舞的歌辞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下):雅颂.北京:中华书局,2015:745-746
2、
姜亮夫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648-649
简析
《维清》是一首杂言古诗,是一首在祭祀仪式现场所诵唱的诗歌。文王之德,就是正确地描述出上天的运行规律,从而破除殷商朝的“宿命论”。从文王始,祭祀的权力也从商纣王转到诸侯君主手里,人们再也不必只是在商王祭祀时参与配祭。人们能够自己举行祭祀仪式,表明人们渴望自由的思想,渴望自己能够自由地向上天祈福,这在使用宗主神严密统治的古代是一件极大的事情。
侵官之害甚于寒
《吕氏春秋》〔先秦〕
昔者韩昭侯醉而寝,典冠者见君之寒也,故加衣于君之上,觉寝而说,问左右曰:“谁加衣者?”左右对曰:“典冠。”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。其罪典衣,以为失其事也;其罪典冠,以为越其职也。非不恶寒也,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。
与人为善
孟子〔先秦〕
孟子曰:“子路,人告之以有过,则喜。禹闻善言,则拜。大舜有大焉,善与人同。舍己从人,乐取于人以为善。自耕稼、陶、渔以至为帝,无非取于人者。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”《孟子》
邻父有与人邻者
《吕氏春秋》〔先秦〕
邻父有与人邻者,有枯梧树,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,邻人遽伐之。邻父因请而以为薪。其人不说曰:“邻者若此其险也,岂可为之邻哉?” 此有所宥也。夫请以为薪与弗请,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