题画
袁枚〔清代〕
村落晚晴天,桃花映水鲜。
牧童何处去,牛背一鸥眠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乡村傍晚雨后初晴的天空格外明朗,桃花映照在水中,显得更加鲜艳。
放牛的牧童也不知道去哪里了,只看见远处牛背上有一只鸥鸟,正睡得香甜。
注释
晚晴:傍晚雨后初晴。
何处:哪里,什么地方。
简析
《题画》是一首五言绝句。此诗首句点明时间和地点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明快的氛围;次句进一步描绘了村落周围花、水相映的自然环境;三句将视线从静态的自然景象引向动态的乡村生活;末句描绘鸥在牛背上眠睡的景象,展现出自然的和谐之美。这首诗摹画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晚晴图,展现出乡村的和谐与美好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。
袁枚
袁枚(1716-1797)清代诗人、散文家。字子才,号简斋,晚年自号仓山居士、随园主人、随园老人。汉族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乾隆四年进士,历任溧水、江宁等县知县,有政绩,四十岁即告归。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,吟咏其中。广收诗弟子,女弟子尤众。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,与赵翼、蒋士铨合称“乾隆三大家”。 162篇诗文 514条名句
慧庆寺玉兰记
戴名世〔清代〕
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,地僻而鲜居人,其西南及北,皆为平野。岁癸未、甲申间,秀水朱竹垞先生赁僧房数间,著书于此。先生旧太史,有名声,又为巡抚宋公重客,宋公时时造焉。于是苏之人士以大府重客故,载酒来访者不绝,而慧庆玉兰之名,一时大著。
玉兰在佛殿下,凡二株,高数丈,盖二百年物。花开时,茂密繁多,望之如雪。虎丘亦有玉兰一株,为人所称。虎丘繁华之地,游人杂沓,花易得名,其实不及慧庆远甚。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,则慧庆之玉兰,竟未有知者。久之,先生去,寺门昼闭,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。
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,岁丁亥春二月,余昼闲无事,独行野外,因叩门而入。时玉兰方开,茂密如曩时。余叹花之开谢,自有其时,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,原与人世无涉,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。今虎丘之玉兰,意象渐衰,而在慧庆者如故,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,而幽潜者之可久也。花虽微,而物理有可感者,故记之。
钱若赓断鹅
褚人获〔清代〕
明万历中,钱若赓守临江,有异政。有乡人持一鹅入市,寄店中后他往。还,索鹅,店主赖之,云:“群鹅我鹅也。”乡人不平,讼于官。公令人取店中鹅,计四只,各以一纸,给笔砚,分四处,令其供状。人莫不讶之。食顷,使人问鹅供不?答曰:“未。”又顷,下堂视之,曰:“状已供矣。”手指一鹅曰:“此乡人鹅。”众人怪之,守曰:“乡人鹅食草,粪色青;店鹅食谷粟,粪色黄。”店主服罪。